您现在的位置: 胡黄连 > 胡黄连归经 > 正文 > 正文

脾胃差,不想吃饭的药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4 16:43:20

小儿厌食是小儿乳食厌恶的一种现象,是当前儿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病证。

厌食的病因较为复杂,在众多病因中,小儿饮食结构失调很常见。因为多数患儿有长期嗜食甘甜,少进甚至不进蔬菜的习癖。

中医认为“甘伤胃,蔬养胃”。甘者,甜食也;蔬者,菜蔬水果也。

多甘少蔬引起胃气抑闭,功能不振。轻者见有食欲不振,重者则出现食纳减少,甚至拒食的表现。

治疗本病多从调理脾胃入手,倡导应用开胃法,并结合节甘进蔬加以调护。

开胃法和开窍法之原理相同,应选用具有开胃作用的药物,使胃气抑闭的病变因而开通、畅达、振奋,从而恢复胃气的正常功能活动

具有开胃作用的药物,用之临床,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1。佛手:为治厌食的必选之品,该药不仅具有开胃理气之功效,而且还有上可进食、中可止痛、下可除胀的作用。

与枳壳为伍可治各型厌食;配菖蒲则疗厌食而虚;加龙胆草则除厌食而热;佐以山柰可治厌食而寒;辅以麦芽、山楂,开胃进食、健运消化之功尤佳。

2。石菖蒲:用其开胃宽胸之功,与陈皮为伍,功效倍增。

3。石斛:是开胃之剂中清中寓补,补中有清之佳品,而且善调胃阴、胃阳。

4。荷叶:为升清降浊之品,具有开胃之功,与开胃之剂共用,则增强进食作用。

5。益智仁:乃肾经之补剂,但对胃亦有开“闭”之功效,临证常见有厌食日久之病例,不仅胃气亏损,而且肾亦有亏,所以益智仁亦为治厌食之上品。

6枳壳:理气之功卓著,但开胃之力非浅,尤其对厌食兼有腹痛、腹胀腹满者,多有奇功。

7。龙胆草:该品苦寒健胃之功著,其开胃进食的作用亦很明显,如和石斛配伍,则对厌食偏热者效果颇佳。

8。山柰:为开胃理气之温剂,用于日久虚寒性厌食。

9。陈皮:具有开胃作用,多与开胃剂合用,而增加疗效。

10。白术、苍术:习惯称为二术,为调理脾胃之主要药物。两药同用,可调和胃气,和中辟秽,与开胃剂同用,可增强胃气,对厌食日久,身体瘦弱,脾胃受累者,用之以脾胃两治。

11。小儿食欲低下往往是脾胃虚弱的原因,加之体虚易感,家长喂养方式不合理,更容易造成食欲低下。

治宜益气固表,补脾实卫,消食开胃。方用小儿易感厌食方。

方药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3克,鸡内金3克,砂仁2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分2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补脾实卫,消食开胃。

调护:在治疗时,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饮食上强调种类多样化,避免单调重复,做到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多食用开胃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也很重要。

12。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临床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内金6克,砂仁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3~5剂常可获效。

外用:

方法:取神曲、炒麦芽、炒山楂、苍术、白术各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便秘者,加芒硝10克,大黄5克。共研细粉,贴敷神阙穴(肚脐)每日1次,每次贴敷4小时,4次为1个疗程,临床应用3~4个疗程。疗效:临床观察厌食症患儿例,观察患儿食量增加情况,其中治疗1~3次显效者67例,1~2个疗程显效者39例,3~4个疗程显效者13例,无效者7例,有效率94.44%。该法不仅能明显增加患儿食量,同时对于改善患儿大便干燥、免疫力低下等方面疗效显著,明显减少了患儿呼吸道疾病发病几率。

腹泻

小儿消化不良致腹泻,呈水样便,甚则日十数次,多为脾虚水湿不化所致,治以“利小便,实大便”方用自拟车术散:焦白术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频饮,每日1剂。临床疗效可靠。小儿腹泻并应适当节制饮食,尽快治疗,谨防脱水而成重症。

食滞发热

小儿食滞除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常可夹风、寒、热、湿,而致发热,故消导脾胃、宣腑通便尤为重要,常用升降散加减:僵蚕3克,蝉衣3克,姜黄3克,大黄5克,甘草3克,神曲6克,炒莱菔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2~3剂常可便通热退。

脾虚疳积

小儿疳积,消瘦,厌食,乏力,脾气已虚,当以健脾益气为先,常用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2克,焦白术10克,茯苓6克,神曲9克,炒山药15克,炒薏苡仁9克,莲子肉5克,甘草3克,水煎服可使脾气健旺,气血调和,加之合理喂养,则疳积自除。

对于小儿病的施治,应明了小儿脏腑清灵、随拨随应的特点,避免使用重剂,寒凉温热过盛或妄加克伐均为不宜,用药当平和,辨证应准确,方可效如桴鼓。

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治疗应抓住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减轻脾胃负担,消除脾胃积滞,还脾升胃降的正常运化功能。

  小健脾汤为自拟方,由白扁豆、薏苡仁、赤小豆、雷丸、槟榔、焦三仙、银柴胡各10克,胡黄连、川楝子各7克,砂仁、白豆蔻各6克组成。

  方中白扁豆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有平补佳品之称,补而无蕴滞之弊;赤小豆味甘性平,归心小肠经,以清心经烦热见长,亦无苦寒伤脾胃之害;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经,健脾渗湿清热;川楝子、雷丸、槟榔杀虫消积;银柴胡、胡黄连清退虚热;砂仁、白豆蔻芳化理脾;焦三仙性平味淡,健脾和胃消积。

  夜寐磨牙较重加炙远志6克,烦躁易怒较重加钩藤18克,抽鼻眨眼加生龙骨、牡蛎各18克、木贼6克,并发扁桃腺肿大、增生加桔梗、浙贝母各6克。

  小健脾汤从药物组成来看,药性平和,无大苦、大寒、大辛、大热,无异常味道,不伤稚阳之体。笔者临床多年应用,无不效若桴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huangliana.com/hhlgj/787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胡黄连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