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胡黄连 > 胡黄连归经 > 正文 > 正文

正中医丨本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8 11:19:03
白癜风丸副作用 http://m.39.net/pf/a_4342725.html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黄连吗?黄连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下面就跟随来了解一下中药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吧。

黄连的简介

黄连

味连、川连、鸡爪连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px。野生或栽培于海拔-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味苦,性寒。

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连相关配伍

1、心经实热:泻心汤,用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和剂局方》)

2、挟热下痢脓血:灶突中墨、黄连各一两。为末。每酒下二钱,日二服。(《圣惠方》)

3、脏毒下血:黄连为末,独头蒜煨研,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陈米饮下四十丸。(《济生方》)

黄连禁忌

本品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炮制方法

黄连片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黄连生理特性

黄连喜冷凉、湿润、荫蔽,忌高温、干旱。一般分布在-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根浅,分布于5-px的土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pH5.5-6.5,为微酸性。生海拔-2米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野生或有时栽培。

黄连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泻肝火,去心窍恶血,止惊悸。”

2、《本草备要》:“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浓肠胃,消心瘀,止盗汗。”

3、《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4、《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5、《本草纲目拾遗》:“主羸瘦气急。”

6、《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7、《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8、《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9、《本草蒙筌》:“味苦,气寒。味厚气薄,可升可降。沉也,阴也,阴中微阳。无毒。治诸火邪,依各制炒。”

审核:苏小友编辑:胡雪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院

严承创敬博

谨古新业爱

温馨提示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huangliana.com/hhlgj/8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胡黄连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