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
药材种类繁多
但药材多起来
名字就容易“撞车”
话说有些药材取名与药性有关
但你有没想过
那些名字很类似的药食
效果真的差不多吗?
茯苓和土茯苓是一个东西吗?
红豆和赤小豆啥关系啊?
带着这些疑问
未大夫今天就给大家整明白
茯苓VS土茯苓
虽然名字都差不多,但是茯苓和土茯苓可以直接通过肉眼分辨。
左:茯苓右:土茯苓
它们的共性是均能利湿,可用于湿证,都是祛湿一把“好手”。湿气重的同学,可以拿茯苓冲热水喝。
那么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在哪呢?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利水渗湿兼健脾、宁心,多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等。
土茯苓则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土茯苓清热利湿兼解毒、通利关节,多用于疮痈中毒,小便淋沥涩痛,或者湿热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
黄连VS胡黄连
哑巴吃黄连的歇后语大家都听过,那胡黄连是个啥呢?
左:黄连右:胡黄连
它们的共性是均苦寒降泄,能清湿热,尤善清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痢疾。
那么黄连和胡黄连的区别在哪呢?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偏于清实热,兼入心经,有清心火之功,用于心火亢盛引起的烦躁不眠、错语不眠以及外科痈疡疔毒等证。
胡黄连则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胡黄连偏于退虚热,兼入肝、胆二经,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潮热、颧红、盗汗等证;此外还能用于小儿疳积发热、痔疮肿痛等。
生姜VS干姜
生姜和干姜都是姜,但是品相和效果都不一样。
左:生姜右:干姜
它们的共性是均能温暖中焦,可用治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恶心呕吐等。
生姜和干姜表面上的区别显而易见,一个是生的,一个是晒干的。
从功效上区分,生姜兼能发汗解表、化痰止咳,可用于一些风寒感冒初期、以及风寒咳嗽痰多等证中,且有解毒作用,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干姜温中散寒之力更强,除了可以治脾胃虚寒以外,还可回阳通脉,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此外又善能温肺散寒,可用治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红豆VS赤小豆
红豆和赤小豆由于外形都是暗红色的,于是很多人会混淆这2种豆子,但其实赤小豆和红豆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左:红豆右: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可药用也可食用,具有利湿消肿、解毒排脓、润肠通便和降低血脂的作用。
而红豆则用作日常食用多,经常食用具有一定的养血、补脾、以及润肤养颜功效。
冬虫夏草VS虫草花
虫草花和虫草虽然名字相似,但其实这二者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左:冬虫夏草右:虫草花
冬虫夏草性味甘平,可滋肾保肺,且能止血化痰,尤其善于治疗久咳劳嗽。
而虫草花属于食用菌,还没宣布纳入中药材范畴内,日常多用来炖汤,味道可口。
资料:未大夫健康学堂刘静文支持:医院编辑:念响新媒体声明:1、如需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