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胡黄连 > 胡黄连功能 > 正文 > 正文

方剂选萃黄连阿胶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3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3 13:27:3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黄连阿胶汤

组成用法

黄连1g、黄芩6g、芍药6g、阿胶10g、鸡蛋黄枚。先煎前三味,药成烊化阿胶,稍冷后,再搅入鸡蛋黄,每日三次温服。

方证1,心中灼热而烦,不得安卧,失眠,神情急躁,易怒等。.诸出血证或出血倾向。3.面色苍白,口舌糜烂;精神委靡,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头昏耳鸣,小便短黄。4.心下痞,腹痛,或久痢,下脓血。5.舌质红或深红,苔黄薄或花剥、起裂甚或状若杨梅,脉细数,无力。

现代应用1.热性病后期出现的烦躁、失眠、谵语等虚性兴奋状态多用本方。

.鼻衄、咯血、呕血、便血、尿血、崩漏、皮下出血等血证见有出血鲜红、量少质稠等特点时可用本方。

3.其他方面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脑溢血、高血压、精神分裂症、久咳,阳痿、早泄、肝硬化、肝昏迷、心律失常、皮炎、慢性咽炎等见本方证者。

经验参考黄连阿胶汤主治“阴虚火旺”证,多见于热性病的后期或慢性感染性疾病中,以虚性的兴奋失眠为突出表现。

如《肘后方》载本方“治时气瘥后,虚烦不得眠。

胸中痛疼,懊侬”。

这些疾病常常出现体质的消耗和内分泌的失调,从而造成神经精神的亢奋,伤寒家们称之为“少阴热化证”。

吴佩衡治吴某,男,15岁,发热不退已十一日,面红唇赤而焦,舌红苔黄而无津,虚烦不得卧。食物不进,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不解,脉来沉细而数。查其先前所服之方,始而九味羌活汤,继则服以黄连、栀子、连翘、黄芩、银花、桑叶、薄荷等未效。此系春温病误以辛温发散,又复苦燥清热,耗伤真阴,邪热内蕴,转为少阴阴虚热化证。拟黄连阿胶汤治之。处方:黄连10g,黄芩1g,杭芍4g,阿胶10g(烊化兑入),鸡子黄枚。先煎芩、连、芍药为汤,稍凉,兑入烊化之阿胶,再搅人生鸡子黄枚和匀而服。服1:剂后即得安静,烦渴已止,唇舌转润,脉静身凉,继以生脉散中加生地、玄参、黄连。上方连进剂而愈(《吴佩衡医案》,云南人民出版社,)。在热性传染病已被控制的今天,黄连阿胶汤对失眠还有用武之地么?答案是肯定的。

请看刘渡舟先生的一则治验:李某,男,49岁。患失眠已两年,西医按神经衰弱治疗,曾服用多种镇静安眠药物,收效不显。自诉:入夜则心烦神乱,辗转反侧,不能成寐。烦甚时必须立即跑到空旷无人之地大声喊叫,方觉舒畅。询问其病因,素喜深夜工作,疲劳至极时为提神而常饮浓咖啡。习惯成自然,致入夜则精神兴奋不能成寐,白天则头目昏沉委靡不振。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状红艳,格外醒目,切其脉弦细而数。处以本方,三剂便能安然入睡,心烦意乱不发,续服三剂,不寐之疾从此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40~41)。

本案的失眠并非由热病引起,用本方一样有效。本方证的烦躁不安,多伴有精神委靡不振,且入夜烦躁,而日昼稍安,呈虚性亢奋的特点,《皇汉医学》中对此形容道:“面无血色,身体困惫”。所主之烦与栀子豉汤,泻心汤等方证中出现的心烦不同,宜加鉴别。从上述的两则医案不难发现,黄连阿胶汤的主治除了主观上的“虚烦不眠”外,还有不容忽视的客观指征。第—是典型的舌象,即舌红少苔。舌红为舌质鲜红,多呈草莓样;或伴有舌体的糜烂、破溃、裂纹。舌面干而少津,或呈镜面舌或花剥苔。曹仁伯即以本方去黄芩加大生地治疗阴虚苔剥(《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曹仁伯医案》)。第二是脉细数,这也是机体阴虚火旺的多见脉象,不再赘述。第三是皮肤的粗糙伴有脱屑。对此,大塚敬节有独到的经验。《汉方诊疗三十年》载“妇女颜面患皮肤病,此方有良效。约30年前,余妻子为顽固皮肤病而苦恼。其疹稍圆,两颊中心向外扩展,瘙痒,略赤而干燥,可见小落屑。受强风吹或日光晒,色更赤,瘙痒加剧。投与大柴胡加石膏、大黄牡丹皮汤加苡薏仁、桂枝茯苓丸、黄连解毒丸等,治疗百余日均不愈反而病情恶化。

因此,经仔细考虑,阿胶、芍药润皮肤之干燥,黄连、黄芩解赤热,故与黄连阿胶汤。用一服赤色消退,一周后痒止,约一个月痊愈。发疹主要见于颜面,隆起低而不甚显著,以指抚摸,稍稍粗糙。略带赤色而干燥,很少作痒。以有米糠状落屑,受风吹或日晒即恶化为目标,其后治愈数例妇女皮肤病”。第四是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虽然仲景原文并没有提到这一点,但从他的用药规律却可以看出端倪。黄芩和阿胶同用多治疗血证,黄土汤可证。芍药止血,本书中芍药甘草汤一节已谈到。

本方止血,从后世医家的经验也可得到证实,如《张氏医通》说“治热阴血便红”;

《医宗必读》说“治毒下利脓血,少阴烦躁不得卧”;

《类聚方广义》载“治诸失血,心悸身热,腹痛微利,身体困惫,面无血色或面热潮红”;

《伤寒论今释》说“淋沥症小便热如汤,茎中掀痛而血多者”。

李琪轩用本方加大黄治疗例结合膜下出血,疗效满意(陕西中医)。

另外,古代方书《汤液经》中的“小朱乌汤”组成和本方一致,主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也可证明本方主治血证。本方的病机特点是内热燔灼伤阴动血,虚实夹杂。故重用芩、连泻火,并用阿胶、芍药、鸡子黄等养阴止血安神,故临证加减,不当杂投姜、桂、半夏等辛燥之品,亦不宜用参、芪等补气助火之品。凡热势更重者可酌加大黄、山栀;阴虚更重者可酌加生地、麦冬、乌梅等;对腹痛下利急迫者可酌加甘草,使方内寓黄芩汤与芍药甘草汤之意;对湿热伤阴之便血及久利阴亏阴损及阳,已用苦寒清热剂无效者,可视症情酌加姜、附,此即仿王清任急救回阳之意。煎服法也比较特殊,阿胶烊化于汤内,或烊化后兑人,鸡子黄亦当在药煎好后再纳入,二者皆不宜与他药同煎。

原文点睛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条)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剂选萃张路玉:此汤本治少阴温热之证,以其阴邪暴虐,伤犯真阴,故二三日已上,便见心烦不得卧,所以始病之际,即用芩连大寒之药,兼芍药、阿胶、鸡子黄,以滋养阴血也。然伤寒六七口后,热传少阴伤其阴血者,亦町取用,与阳明脏实用承气汤法,虽虚实补泻悬殊,而祛热救阴之意则一耳(《伤寒缵论》)。

柯韵伯:此少阴之泻心汤也。凡泻心必藉芩连,而导引有阴阳之别,病在三阳,胃中不和而心下痞硬者,虚则参甘补之,实则加大黄下之,病在少阴而心中烦不得卧者,既不能用甘以助阳;不得用大黄以伤胃矣。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佐芍药以收敛神明,所以扶阴而益阳也,然以但欲寐之病情,而至于不得卧,以微细之病脉,而反见心烦,非得气血之属以交合心肾,甘平之味以滋阴和阳,不能使水升而火降,阴火不归其部,则少阴之热不除。鸡子黄禀南方之火色,入通于心,可以补离宫之火,用生者搅和,取其流动之义也。黑驴皮禀北方之火色,月-咸先人肾,可以补坎宫之精,内合于心,而性急趋下,则阿井有水精凝聚之要也,与之相溶而成胶,用以配鸡子黄,合芩连芍药,是降火为原之剂矣。

经门:火位之下,阴精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冶,斯方之渭(《伤寒论辨证广注》)。

尤在泾:少阴之热,有从阳经传人者,亦有自受寒邪,久而变热者……至心中烦不得卧,则热气内动,尽人血中,而诸阴蒙其害矣,盖阳经之寒变,则热归于气,或人于血,阴经之寒变,则热入于血,而不归于气,此余历试之验也。故用黄连、黄芩之苦,合阿胶、芍药、鸡子黄之甘,并人血中,以生阴气,而除邪热(《伤寒贯珠集》)。

少阴寒化的特点是欲寐,热化的特点是、心烦不寐,是总睡不着。阳入于阴则寐,心火在上面,阳气翻上去就睡不着了。这就是有名黄连阿胶汤证,有黄连、黄芩、白芍、鸡子黄一枚,治病人老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黄连清心火,黄芩和白芍右降、清相火。白芍是酸味药降敛,阿胶养肝血、补心血,把津液补足,心烦不得眠说明心血已经不够了,阿胶是最快的补血药。比较巧妙的使用了鸡蛋黄,把阿胶打成粉,用熬好的药一冲化,趁药不太烫,再冲鸡蛋黄,不能冲成蛋花汤,是药汁就有效。鸡子黄是黄色入土,可以养脾阴,不伤中气。蛋黄在鸡蛋的中间,不上不下也是养中气。

再一个就是倪海厦的解释法,他说人的心脏里面永远有一滴血,不会完全排空的。新血把旧血带走,如果人死了这一滴血就该没了,人受惊吓这一滴就少了,人就会心烦不得眠。心脏就定不住了,这一滴血是稳定心脏的,因为心藏神,神藏在这一滴血里面。这一滴血没了,神就没了它潜藏的地方了,就会神不守舍了。鸡子黄就能把这一滴血固定在中间,因为鸡子黄在鸡蛋的中间,可以把药引到心脏的中间去生心血。否则就会神经衰弱,再严重就是抑郁症了。这时还伴随着口干和上火,中医治心烦不得眠还有好几个方子。还有酸枣仁汤补肝血,作用点不同,还有阳明证里面的栀子干姜汤是清心火的,还有内经里面一个半夏除烦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

桂枝10~15g、芍药15~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枚、龙骨]5~0g、牡蛎0~30g。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自汗、盗汗。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现代应用1.以心胸动悸感,惊恐不安,失眠多梦为主证的疾病:如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炎、功能性早搏、甲亢、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失眠等。.汗出异常症:自汗、盗汗、偏沮(半身出汗)。3.一些儿科疾病可见本方证,如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小儿睡眠多汗症、夜啼等。4.其他疾病如男子不育症、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增生、阴冷、女子梦交、产后血崩、带下、脱发、荨麻疹、奔豚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更年期综合征等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经验参考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儿科疾病应用的机会比较多.如魏如恢治疗一例小儿肺炎,患儿岁,使用抗生素及氨茶碱后,汗出不止,曾注射阿托品,当时汗虽止,药效消失后又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咳嗽气喘,汗出淋漓,四肢欠温,消瘦神倦,舌淡而嫩。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重用龙骨牡蛎,另加紫菀、川贝母。服三剂后诸症消失(江西中医药,;4:64)。胡义保用本方治疗小儿睡眠多汗症56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3个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昧,随证加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白术、麻黄根。痊愈38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河南中医;5:6)。对男科病的治疗,也常用到本方。如《张氏医通》载治少腹急痛,便溺失精,溲出白液者。编者治一位男性青年患者,素质孱弱,是个白面书生。患者列腺炎,睾丸疼痛、遗精,多梦、盗汗,专科屡投清热活血剂不效,视其形瘦目睛精采外露,舌嫩红苔少,脉大无力,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五味子、芡实、莲须,三剂即寐安、汗止,续服30余剂痊愈(黄煌,《中医十大类方》,年)。

吴有超用本方加味治男性不育症5例,包括精子数量不足、不射精等。临证根据病情加味:湿阻精窍加滑行、车前子等,瘀阻精窍加穿山甲、王不留行等,疗效满意(吉林中医药,;3:5)。“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为《金匮要略》中本方的主治病证,而失精常见,梦交难睹。下面一例梦交症,很有代表性:一女,34岁。入夜每与人交,天明始去,已四五年,误为“狐仙”,羞愧难言。初则不以为然,久则心悸胆怯,延期失治,病情日重。避卧于邻家,仍纠缠不散。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带下多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用桂枝18g、白芍、龙骨各0g,甘草、生姜各9g、生牡蛎30g、红枣7枚。5剂后,渚证消除(徐伯伦,浙江中医杂志,;1:46)。以上案例,都应与“失精家”的特殊体质类型有关。临床上的许多疑难杂症,只要见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用之多效,如编者曾治疗陆某,男,57岁,年1月8口就诊。西医诊断为:骨髓增生性病变伴骨髓纤维化。现症:化疗后,午后至夜间发热38°C以上,伴头晕、汗出,面色痿黄,舌淡苔少,脉芤。西医抗菌治疗发热不退,前来求治。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党参五剂,嘱其服后啜粥取汗。第一顿药后腹痛,大便量很多,微汗出,体温降至正常。随访,体温一直正常。本方是桂枝汤的加味方,因此适用于在桂枝汤证的基础上,出现更严重的动悸、气上冲,表现为胸腹部的搏动感、易惊恐不安、失眠、睡眠浅、多梦、自汗、咨汗。“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是张仲景对适用这张方的人的体质描述。

在临床中可以看作是桂枝体质的一种,即肤白体瘦,外表柔弱,皮肤细腻,小腹腹直肌紧张,腹主动脉搏动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决定本方能否应用还应参考脉象和舌象。脉必见浮露,大而无力,若沉细沉实或大而有力,均不是本方脉象;舌质嫩红、湿润、苔薄白者可用,若舌质暗红坚老、淡白胖大,舌苔黄腻、焦干、厚腻者均应慎用。睡眠状况不佳是应用本方重要的依据,临证时应进行详细询问。包括不易入睡、睡眠浅、梦多,或乱梦纷纷,或作噩梦、容易惊醒、梦遗、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加味药多为黄芪、五味子、酸枣仁、郁金、远志、白薇、山萸肉等。不宜过多,随证选取一两味即可。

原文点睛夫失精家,少腹弦急,历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材。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全匮要略》第六篇第八条)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去三升。分温三服。

方论选萃

尤在泾:桂枝汤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梦交,为神情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金匮要略心典》)。徐忠可: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辅阴之主,后世喜用胶麦而臣姜桂,岂知阴凝之气,非阳不能化耶(《金匮要略论注》)。张路玉:夫亡血失精,皆虚劳内固之证,举世皆用滋补气血之药,而仲景独与桂枝汤,其义何居?盖人身之气血全赖后天水谷以资生,水谷入胃,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气不荣则上焦热而血溢,卫气不卫则下焦寒而精亡,是以调和营卫为主。荣卫和,则三焦各司其职,而火自归根,热者不热,寒者不寒,水谷之精微输化,而血液之源有赖矣。以其亡脱既愤,恐下焦虚脱不禁,乃加龙骨牡蛎以固敛之(《金匮衍义》)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欢迎大家光临彩云长在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huangliana.com/hhlgn/8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胡黄连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