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人中白,又称溺白垽、溺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垢、尿干子,是一味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性味归经人中白味咸,性寒,主要归入肺、肝、膀胱经,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功效主治人中白能够清热降火,止血消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肺痿劳热、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以及诸湿溃烂和烫火伤等病症。其独特的清热解毒功效,使得它在治疗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时,常与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药材配合使用,研末后外敷于患处。同时,它也能祛瘀止血,对于血热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状,可与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物同用。尽管如此,目前临床上使用人中白主要以外用为主,内服相对较少。
用法用量内服时,人中白通常研成粉末,每次用量控制在3-6克左右。而外用时,则可根据需要适量研末,采用吹、掺或调敷等方式进行局部治疗。注意对于阳虚无火、食不消以及肠不实者,应谨慎使用人中白。
来源人中白主要是由人科健康人的尿在自然条件下沉结而成的固体物。通常,人们会铲取年久的尿壶或便桶内面沉结的尿垢,经过清除杂质和晒干等步骤,即可得到人中白。
性状干燥后的人中白呈不规则的块片状,大小和厚薄不一,一般厚度约为3至6毫米。其外表呈现灰白色,光滑的表面可能带有瘤状突起,有时一面平滑而另一面则松泡且凹凸不平。质地坚硬且脆,容易破碎,断面呈现层次。它带有一种尿臊的气味。品质上佳的人中白应该是干燥的、颜色灰白、质地坚硬且无杂质。颜色灰黑或含有砖屑杂质的人中白则不适合入药。
炮制方法人中白的炮制过程包括清洗、干燥和翻动等步骤。首先,将人中白置于清水中浸泡并经常换水漂洗4至7天,然后取出并刮去杂质。接着,在日晒夜露的环境下晒干,每日上下翻动一次,直至无臭为止。此外,还有煅人中白和飞人中白的炮制方法,前者是将人中白置于坩锅内用炭火煅至红色后取出放凉,后者则是将人中白研成细末后用水飞至无声为度。
应用方剂选择
救苦散《痘疹活幼至宝》对于痧后引发的口疮和牙疳,可以采用救苦散进行治疗。该方剂包含人中白(经过火煅)、寒水石(经过井水飞过)、青黛(飞过)、僵蚕、冰片和牛黄等成分,将其研磨成细末后,用苦茶拭过患处,再轻轻搽抹。此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冰白散《疫喉浅论》针对疫喉腐烂的症状,可以采用冰白散进行治疗。该方剂包含梅花冰片、人中白、儿茶、粉甘草、玄明粉和鸡内金等成分,将其共同研磨成细末,然后吹入喉中。此方法有助于缓解疫喉腐烂带来的不适感,促进恢复。但需注意,鸡内金应选用未落水的,并在瓦上焙干后使用。冰白散《景岳全书》对于口舌糜烂及走马牙疳等症状,可以采用《景岳全书》中的冰白散进行治疗。该方剂包含人中白、冰片、铜绿和杏仁等成分,且人中白的用量需加倍。将这些药材共同研磨成细末,然后敷在患处。此方法有助于缓解口舌糜烂和走马牙疳带来的痛苦,促进愈合。但需留意,铜绿需用醋制,以确保药效的发挥。金不换《痘科辨要》对于走马牙疳的治疗,金不换在《痘科辨要》中推荐使用一种包含人中白、枯矾、五倍子、盐梅、白褐、细辛、胡黄连、雄黄和铜绿的药方。将这些药材共同研磨成细末,然后或吹或涂,可以有效缓解走马牙疳的症状。但请注意,人中白需煅制,盐梅需煅存性,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5.中白散《吉林省中药成方集》对于治疗小儿牙糳、口舌生疮、口内溃烂以及牙龈红肿等症状,中白散是一种有效的选择。该药方包含煅制的人中白30克,搭配儿茶5克、青黛9克、薄荷5克和黄柏9克,再加入冰片.5克进行细研。将这些药材共同研磨成细粉,并过筛装瓶,每瓶重9克。使用时,只需取少量药粉涂抹在患处,即可有效引出涎液,缓解症状。请注意,人中白需煅制以充分发挥其药效。6.金鞭散《疡科遗编》
针对走马牙糳、唇口腮鼻溃烂穿破等危急症状,金鞭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药方包含人中白、人中黄、白霜梅、煨石膏、绿矾、雄精、冰片、儿茶、枯矾和月石等药材。将这些药材共同研磨成细末,并密封保存。使用时,先用银针刮去患处的腐紫血,再用甘草汤清洗干净,最后将药粉敷在患处即可。请注意,不同药材的用量和制备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金鞭散,这一源自《疡科遗编》的古老药方,对于治疗走马牙疳、唇口腮鼻溃烂穿破等危急症状具有显著效果。其独特之处在于药材的精心选择与配比,包括人中白、人中黄、白霜梅等珍贵药材,经过精细研磨后,成为治疗这些病症的利器。在严格遵循制备方法与用量要求的前提下,金鞭散能够充分发挥其药效,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7.吹喉十宝丹《喉科集腋》
消肿止痛,化毒生肌。专治各类喉症,包括已溃未溃、色泽艳丽的肿胀,以及痘毒、痧疹后的牙疳和杨梅后毒结咽喉。其成分包括牛黄、大贝、煅制人中白、琥珀、大青鱼胆、珍珠、梅片、人指甲、马勃和硼砂,经过精细研磨后,吹入喉中即可。8.榴花散《太平圣惠方》对于鼻衄久不止,且诸药不效的情况,榴花散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该散由石榴花(需晒干)、故绵灰各5克,配合人中白7.5克,共同研磨成细粉,再加入麝香3克,充分研匀。使用时,只需取少量粉末吹入鼻中即可。9.青吹口散《中医外科学讲义》青吹口散,源自《中医外科学讲义》,是一种用于治疗口舌、咽喉痛之疳疮的中药方剂。其成分包括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薄荷、黄柏、川连、炒月石和冰片。制作时,需先将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研细末并和匀,经过水飞三四次后,研至无声为度,晒干并再次研细。接着,将其他五味药物也研细后和匀,装瓶封固,避免药气泄露。使用时,只需在洗漱净口腔后,取少量药粉吹敷患处,即可达到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的效果。.《本草易读》青吹口散,其性味咸平,无毒。它具有降火消瘀、止血解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劳肺痿及汤火所致的恶疮。此外,对于口舌、咽喉的痛疳疮孔,它同样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2.《得配本草》青吹口散,其性味咸且微凉,能入足厥阴、太阳经。它不仅能降火,使肝胆膀胱的火气从小便排出,还能清痰、消瘀并止血。此外,它对于治疗痘疮倒陷、肌肤汗血等症状也有显著效果。若与炒地龙末、羊胆汁配合,可治疗偏正头痛;与鸡矢搭配,能解蜘蛛之毒;配合麻仁、阿胶,则可治血便秘。对于口舌疮,可与枯矾混合使用;若治走马疳,则需与铜绿、麝香合用。此外,选择经风日久干者效果更佳。3.《中药炮制》
『炮制流程』首先,将药材投入缸中,加入清水浸泡一星期,期间每天换水两次。随后,将药材捞出,置于簸箕内,经过日晒夜露的过程,持续7天。之后,把药材敲打成适当的小块,再放入瓦罐内,盖上盖子密封。最后,将瓦罐置于炭灰中煅烧,直至药材红透,然后取出摊晾。4.《玉揪药解》人中白,这一味中药,味咸且性寒,能入手少阴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它具有清心泻火、凉血止衄的功效。人中白咸寒的特性使其成为治疗鼻衄、口疮、牙疳、喉痹等病症的良药。需注意的是,庸医们常以人中白为原料,通过晒炼等方法制成秋石,并误用于各种丹丸中,这种滥用不仅会损害人体的阳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同样,人中黄也是一种中药,其性寒凉,能入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阳胆经,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引起的狂乱症状。然而,人中黄虽好,却常被庸医误用,如将粪清命名为黄龙汤等,这种滥用实在不足取。5.《药性切用》
另有尿桶白,其性味咸凉,能入肝、肾、膀胱三经。它具有降火散瘀的功效,能引导热邪从小便排出。使用时需经过水飞炮制,以生品入药,且以童子尿桶中刮取者为佳。6.《药笼小品》
在长时间的尿桶中,有时会见到如苔藓般厚重的沉积物。这些物质经过漂洗和煅烧后,具有显著的放血分毒作用,是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关键药物。7.《本草求真》
人中白,这一味专入肝膀胱的草药,因其源自尿桶中的沉积物,故以白命名。它味咸气平,能够清除肝经和膀胱的火邪,使火邪随小便排出体外。膀胱正是尿桶中沉积物的通道,因此使用人中白正是利用了这一天然的排泄途径。现代医学证明,人中白对于治疗口舌诸疮等病症具有显著效果,体现了其降火的功效。历史上的医案也记录了人中白治疗鼻衄、牙疳口疮等病症的验案,均显示出其散血之功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中白仅能涤热清火,不可视为补药。使用时,应刮取沉积物,置于新瓦上研磨。8.《本草撮要》
人中白,这一味草药,其味咸而性凉,能够深入手太阴经,专长在于降火与散瘀。在临床应用中,它常被用于治疗肺瘀导致的鼻衄、劳热消渴,以及痘疮倒陷和牙疳口疮等病症。此外,当配合麻仁和阿胶时,它还能治疗血虚导致的便闭;而与鸡矢同用,则可用来治疗蜘蛛咬毒。然而,对于阳虚无火、食不消或肠不实者,则应谨慎使用。9.《本草从新》
人中白,又称溺白,其性凉而味咸,具有显著的降火与散瘀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它常被用于治疗肺瘀引发的鼻衄、劳热消渴,以及痘疮倒陷和牙疳口疮等病症。然而,对于阳虚无火、食不消或肠不实者,应谨慎使用。若以蒙馆童子便桶或山中老僧溺器刮下的为佳,且需经过新瓦火炼制。0.《本草备要》人中白,其性味咸平,既可降火又能散瘀。在中医临床中,它常被用于治疗肺瘀引发的鼻衄、劳热消渴,以及痘疮倒陷和牙疳口疮等病症。当使用人中白时,建议选择以蒙馆童子便桶或山中老僧溺器刮下的为佳,并经过新瓦火炼制后研成粉末使用,效果更佳。.《本草经疏》
溺白垽,这种药材味道咸,性质凉,且无毒,能够清除肝、肾、三焦、膀胱等器官内的余热。根据《本经》的记载,它能够治疗鼻衄,以及劳热、肺痿、心膈热、吐血、消瘦、口渴等症状,这都得益于其能够深入各经脉,清除火邪的能力。其凉性特质使得它能够消除热毒,因此也常用于治疗因汤火引发的疮伤。现代医学中,人们常用它来治疗口舌生疮和疳等病症,这进一步证明了其除热降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