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配伍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目对应一组备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每题只有1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
A.甘味B.咸味C.辛味D.涩味E.苦味
41.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不宜食用的药味是
42.气虚、阴亏者不宜食用的药味是
A.食盐水
B.生姜汁
C.酒
D.麻油
E.醋
43.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44.具有润燥通便、解毒生肌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黄柏
B.甘草
C.乌梅
D.干姜
E.地榆
45.以味酸为好的药材是
46.以味苦为好的药材是
A.
B.
C.
D.
E.
47.产地加工需要蒸后干燥的药材是
48.产地加工,堆至“发汗”,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至水分大部分失去,阴干的药材是
A.长于消食导滞
B.长于杀虫破积
C.长于泻火利湿
D.长于凉血解毒
E.长于清热除烦
49.焦槟榔的作用为
50.焦栀子的作用为
答案二、配伍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目对应一组备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每题只有1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
BC
解析:
性能
效用
代表性药物
不良反应
辛
能散:发散-治表证
能行:
活血-治血瘀
行气-治气滞
解表药-荆芥、薄荷
活血化瘀药-川芎
理气药-香附
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
芳香
能散、能行、能开,
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
芳香化湿药-藿香
芳香辟秽-苏合香
芳香开窍-麝香
芳香醒脾-佩兰
甘
能补-补虚
能缓-缓急
能和-和中、调和药性
甘能解毒
甘质润-润燥
补虚药-黄芪、熟地黄、枸杞子、核桃仁
甘草
甘草、饴糖
甘草、蜂蜜
甘味多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勿用甘味,古人有“中满忌甘”之说
淡
能渗、能利-渗湿利水
利水渗湿药-猪苓、茯苓
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酸
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酸生津,安蛔
收涩药-五味子、五倍子、乌梅、山茱萸
乌梅、木瓜
敛邪,实邪勿用
涩
能收,能敛
龙骨、赤石脂、乌贼骨
咸
能软:软坚散结
能下:泻下通肠
昆布、海藻、鳖甲
芒硝
高血压、动脉硬化慎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苦
能泄:通泄
降泄
清泄
能燥:苦寒燥湿
苦温燥湿
能坚:坚阴-泻火存阴
坚厚肠胃-厚肠止泻
大黄
苦杏仁、代赭石
黄连、栀子
黄柏、苦参
苍术、厚朴
黄柏、知母
黄连
因苦能燥,易伤阴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CD
解析:
辅料
作用
酒(黄酒)
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醋(米醋)
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
食盐
引药下行,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缓和药性。
姜汁
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蜜(炼蜜)
生能清热;熟则补中;甘能解毒;润燥;缓急止痛;矫味矫臭;调和药性
油(麻油)
润燥通便,解毒生肌
CA
解析:
极苦
黄连、胡黄连、苦参、山豆根、黄柏(有黏性)、穿心莲、马钱子
甚苦
龙胆
极酸
乌梅
酸
五味子、木瓜、山楂
微酸
白芍、赤芍(涩)、山药(黏)、大青叶(涩)、枳壳
AD
解析:A-桑螵蛸(蒸至杀死虫卵),B-太子参(烫),C-白芍(煮),D-茯苓(发汗),E-当归(烟火慢慢熏干)
AE
解析:槟榔
生品
杀虫破积,降气行水,截疟力胜。
炒黄
可缓和药性,以免克伐太过而耗伤正气,并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焦槟榔和炒槟榔作用相似,长于消食导滞。
炒焦
栀子
生栀子
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炒/焦栀子
清热除烦苦寒之性减弱,对胃的刺激减小,但炒的比焦的苦寒之性略强。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作用。
栀子炭
善于凉血止血
该视频号不可引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