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胡黄连 > 胡黄连贮藏 > 正文 > 正文

中医治疗胆囊癌的临床体会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6 13:55:18
北京皮肤病医院简介 http://m.39.net/news/a_6188146.html

点击上方《笔华医话》可以订阅!

中医治疗胆囊癌的临床体会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胆囊癌、右上腹疼痛、黄疸、消瘦、腹胀。

胆囊癌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中上腹及右上腹疼痛或持续性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暖气,消化不良,黄疸和体重减轻,腹胀等。

B超可直观胆囊形态、结构及肿块部位、大小以及邻近脏器有无受累等。

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腔内有形态及位置固定的不伴声影的回声团块为胆囊癌的基本特征。肝脏受累、周围转移性淋巴结肿大以及并存结石等均为辅助诊断根据。

中医文献中虽无胆囊癌的名称,但类似本病的证候记载,散见于“胁痛”、“肝胃气痛”、“黄疸”等门类之中。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灵枢·胀论》篇中就有“胆胀者,胁下胀痛。”“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的记载。汉代《伤寒论》太阳病描述“结胸症”的症状是:“膈内疼痛、拒按、气短、心下部坚硬胀满、身发黄。”等,与胆囊癌颇为相似。

祖国医学认为胆附于肝,与肝相为表里。胆是“中清之腑”,储胆汁,而传化水谷与糟粕,它的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顺。凡情志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虫积等,均可导致气血郁积胆腑和湿热瘀结中焦,影响肝的疏泄和胆的中清、通降。肝气郁结、胆气不通则痛;肝气横逆犯胃,故恶心呕吐,纳差;湿热内蕴,则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湿热交蒸,胆汁外溢,浸淫肌肤,则发为黄疸,瘀热不散,血瘀不行,瘀结日久,可成块成瘤。正如《内经》中所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如热伤阴津,呈现脱水;热传心包,则神昏谵语;热极伤阴,阴损及阳,阳随汗溢以致阳脱,出现中毒性休克征象。正如《内经》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大热不止,甚则内腐,故命冒痛。”晚期胆囊肿瘤,皆属于此,其中也包括一些有关的消化道肿瘤。

祖国医学基于上述看法,所以在临床上所采用一切治疗手段,其用意都在于通过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及气血之功能,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目的。

胆囊癌的主要症状有胁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黄疸、消瘦等。

1、胁痛:胁肋是肝胆所在部位,如《景岳全书》说:“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

本病之胁痛初起多属于气滞,呈持续性胀痛,有时也可以出现阵发性加剧。

气滞不通,攻窜作痛,故放射到右肩和腰背部。由于肝郁气滞,肝气可以侵犯脾胃,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症。

肝郁化火,可出现口苦、小便黄赤或短赤,或有发热或低热等症。

气滞日久也出现血瘀,右胁或脘腹疼痛比较固定,压痛、触痛亦较局限,并可触及肿大包块。

血瘀患者往往兼有气滞,常因情绪改变,饮食不节、过食油腻而诱发或加重。

2、黄疸:黄疸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湿热及毒热薰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浸淫及溢于肌肤而发黄。

正如《圣济总录·黄疸门》则说:“大率多因酒食过度,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相博,热气郁蒸,所以发黄为疸。”

又如《诸病源候论·急黄候》便指出:“脾胃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必满气喘,命在顷刻,故无急黄也。”颇为相似。

黄疸须辨别其属阳黄还是属阴黄。本病初期多属于阳黄;但在疾病后期,热去湿留,湿从寒化,兼有血瘀症状、两胁下可触及肿物,甚则出现腹水,则属于阴黄。

3、舌苔、脉象和二便:轻症者舌质微红或红、苔薄白或微黄:严重者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糙。脉象以弦滑数,或弦缓为多见。严重者脉沉细而数。溲黄赤或短赤(含多量胆红素)、大便秘结或腹泻。胆管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灰白色。

胆囊癌可分为硬癌、腺癌、鳞状细胞癌、粘液癌、未分化癌、色素癌和乳头状癌。75%一90%左右为分化好的腺癌,10%为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大约不到10%。

1、患者张某,女,65岁。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因右上腹疼痛一周,加重一天,医院,经彩超、CT等检查,诊断为胆囊占位性病变,行探查术,确诊为胆囊癌,病理诊断为,中分化腺癌。术后化疗2次患者反应强烈,恶心呕吐、头晕,血小板低下等,患者和家属终止后期化疗,寻求中药治疗。

症见:右上腹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时或胀痛、闷痛,伴有低热,甚或发热,见有食欲减退、口苦口干,时有恶心呕吐,皮肤眼巩膜见有黄疸,舌红质暗、有瘀斑、苔微黄,脉弦紧。

中医诊断:肝郁气滞,胆腑不通,血瘀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退黄,活血止痛。

方药:柴胡15g、黄芩10g、炒枳壳12g、炒香附12g、炒白芍15g、黄连6g、厚朴12g、姜半夏12g、陈皮12g、茵陈30g、山栀子12g、车前子15g、金钱草30g、三棱10g、郁金12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18g、炒麦芽15g、生大黄6g、白术15g,疏肝去癌散12g。生姜3片。水煎服,7付。一周后复诊。症状缓解,原方随症加减,继服一月,黄疸消退,体温正常,疼痛明显缓解。守方随证加减,服药半年余。复查肿块缩小,精神明显好转。随访2年,身体恢复基本正常。

方解:药用柴胡、香附、郁金、枳壳疏肝理气,白芍缓急止痛,合用以增强通络理气之作用,厚朴、陈皮、姜半夏、白术、麦芽、生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三棱、莪术、大黄散瘀行滞,茵陈、山栀子、车前子、金钱草清热利胆退黄,疏肝去癌散消癌化瘤,合用可以疏肝利胆,理气化瘀,去癌化瘤。

2、患者陆某,男,75岁。年10月16日初诊。自诉:右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一周,医院,就诊,检查确诊为胆囊癌,患者年事已高,拒绝手术,化疗两次,疗效不佳。

症见:右上腹部持续性胀满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包块疼痛拒按、阵发性高热寒战。时有往来寒热,伴有口苦咽干,口渴,恶心并频频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数日一行,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质暗苔黄腻,脉弦滑。临床症状呈现湿热蕴结、瘀血內滞,肝胆热盛之象。

中医诊断:湿热内结,瘀积肝胆。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化瘀消癌。

方药:北柴胡12g、黄芩10g、芍药12g、法半夏12g、炒枳实12g、茵陈15g、大黄9g、栀子10g、炙元胡15g、川楝子12g、郁金10g、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沙12g、白花蛇舌草15g、炙香附15g、枳壳12g、麦芽12g、陈皮6g、白术15g、苍术12g,疏肝去癌散12g,生姜3片。7付,水煎服。服药两周症状明显好转,原方随症加减,继服3月余,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癌块缩小,带瘤生存。随访两年。

方解:方用大黄、黄芩、栀子、茵陈、金钱草、海金沙清肝泻火利湿。柴胡、白芍疏达肝气,配郁金、香附、川楝子、元胡、枳实疏肝理止痛。鸡内金、枳壳、陈皮、白术、苍术、半夏、麦芽健脾理气降逆止呕。金钱草配大黄能增强清热利湿之功,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

3、患者周某,女,67岁。年9月20日初诊,自诉:右上腹有持续性灼热疼痛一月加重三天。医院,医院确诊为胆囊癌伴肝内转移和淋巴结转移。

症见:上腹胀满灼热疼痛,且可以触及包块,疼痛拒按,高热不退并伴有寒热往来。患者有轻度黄疸,四肢肢厥冷,时或神昏谵语。大便燥结,数日一行,大便堅難,小便短赤如濃茶色。舌红绛质暗红,苔黄糙,脉象滑数。临床症状呈现为湿热化火、热毒壅盛,毒邪内陷之象。

中医诊断:湿热壅盛,邪毒内陷,癌肿聚生。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疏肝理气消癌。

方药:柴胡10g、黄芩10g、大黄9g(后下),枳实10g,茵陈30g、山栀10g、生石膏30g、银花15g、连翘12g、白茅根30g、黄连6g、当归15g、赤芍12g、白芍15g、白花蛇舌草15g、麦芽18g,香附15g、厚朴15g、元参15g、白术15g、疏肝去癌散12g、生姜3片。水煎服,7付。服药一周症状缓解,随证加减服药月余,症状好转。原方随证加减守方服药半年。肿瘤缩小,饮食起居基本正常,随访2年。

方解:方用柴胡、白芍疏肝止痛,大黄、枳实消胀导滞、理气通便。茵陈、白茅根、黄芩、山栀加强疏肝利胆、清热退黄之功。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石膏配白茅根、川连、栀子清热解毒泻水而不伤津。香附、厚朴、麦芽、白术、元参理气健脾、润肠通便消滞。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

4、患者吴某,女,78岁。年6月15日初诊。自诉:因右上腹部隐痛一周,三个月前,医院确诊为胆囊癌,化疗两次,反应大,身体差,坚持不了,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症见:神疲乏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面目眼睑虚肿,感知畏寒身冷,动则气短心悸、头昏目眩,眼冒金花,虚烦不寐,白天常自汗出,夜间潮热盗汗,纳呆少食,形体羸瘦,右上腹包块明显,大便干燥,数日一行,小便短数,舌质淡嫩,舌胖齿痕,苔白,脉细弱无力。临床中呈现心气不足,肝血亏虚,癌症聚积之象。

治法:气血双补养心、健脾养肝益肾,消癌除病延年。

方药:人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2g、莲子肉12g、黄芪30g、当归12g、山药15g、白术10g、茯苓12g、陈皮6g、黄精12g、鸡内金15g、三棱10g、三七12g、鸡血藤30g、白芍15g、淫羊藿10g、熟地12g、麦芽15g、白花蛇舌草15g,疏肝去癌散12g,生姜3片。7付,水煎服。服药一月,体力有所恢复,随症加减,继续服药3月,症状明显缓解,彩超检查癌块缩小。随症加减服药一年余,患者带病延年,随访2年。

方解: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补益心气,益气生津。人参配黄芪、莲子肉、白术、茯苓、黄精健脾益气。鸡血藤、当归、熟地、山药、白芍补血滋阴。鸡内金健脾、三棱化瘀、三七养血活血,淫羊藿温肾补精。陈皮、麦芽理气和胃。综合应用气血双补、健脾补肾。

一、辨证施治

在临床中,仔细辨别胆囊癌的病机,分为肝胆瘀滞,湿热蕴结,涉及肝胆、脾胃,尤以肝胆为主,故治疗时重于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泄毒。并根据瘀滞、或湿、或热的偏重及火毒等不同情况,以大柴胡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久病耗伤气血,心脾两虚,气血化生无源,导致患者气血亏虚,则以八珍汤合逍遥散加减为主方加减治疗。

二、辨证选方

瘀滞型、湿热型、火毒型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代表方剂大柴胡汤加减演变治疗胆囊癌,气血亏虚型应用方剂黄芪五物汤、八珍汤与小柴胡汤加减而成。

若火毒型出现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一粒,分2次化服,或紫雪丹五分至一钱,分2~3次吞服。热极伤阴,口干舌绛者加增液汤。热深厥深,肢冷自汗,脉象沉细者,在原方剂基础上加人参(另煎汁服)知母、甘草。正虚邪陷出现休克者,改用人参、熟附片、龙骨、牡蛎,水煎服,待阳回后再以原方施治。

三、临床辨证加减用药

热重加石膏、银花、板蓝根、连翘。

便秘重用大黄,加芒硝、厚朴、莱菔子。

疼痛加木香、川楝子、玄胡索、白芍。

呕吐加半夏、竹茹、生姜、代赭石、杷叶、藿香、旋覆花、砂仁。

便溏加苍术、苡米、扁豆、山药、石榴皮

瘀血加桃仁、红花、赤芍、归尾。

食欲不振加藿香、佩兰、谷芽、麦芽、山楂、神曲、山药。

腹胀加莱菔子、大腹皮、砂仁、沉香、厚朴、陈皮、木香。

胆囊癌常用的抗癌中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土茯苓、山豆根、蛇莓、龙葵、藤梨根、野葡萄根、虎杖、肿节风等。

四、临床中结合针刺疗法效果更好

针刺疗法可配合中药应用,具有解痉止痛、清热利胆的作用。体针一般取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胆囊穴、中脘、丘墟、太冲、胆俞为主穴;痛剧加合谷;高热加曲池;恶心呕吐加内关。依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手法,隔日1次,留针半小时左右即可。

五、早发现,早治疗。

现公认胆囊瘤是癌前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手术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病理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B超检出率高达92.7%,而B超诊断PLG的特异性亦高达94.8%。显而易见,B超诊断PLG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更优于胆囊造影术。此外,B超还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因此,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既简便又可靠的检查方法,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是不伴胆囊结石者,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性极高。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

1、直径大于1.0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

2、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

3、年龄50岁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

4、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大于1.5cm的PLG应视为绝对手术指征。

患者女75岁,因输液反应引起严重肝损伤,伴多种严重并发症。医院治疗半年之久,未见好转,经病友介绍,前来我处治疗。经过中药调理基本康复,今天同老伴前来感谢。

大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1、组成: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

2、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

3、方义: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4、加减化裁: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5、重要文献摘要

(1)《伤寒论·少阳病篇》:“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3)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联系

新浪博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huangliana.com/hhlyc/870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胡黄连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