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也。)
肺热,手掐眉目,日西热甚,咳嗽寒热,壮热饮水,甘桔汤主之。若肺虚热,唇深红色,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散主之。
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卧,及上窜摇头切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心气热则心胸亦然,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脾热,则目黄肚大,怠惰嗜卧,身热饮水,四肢不收,泻黄散主之。
肾虚,则下窜畏明,地黄丸主之。颊赤,由心脏邪热上攻也,宜服导赤散。
〔钱〕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颊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目内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浅淡者补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洁古云∶目中五色甚者,泻本脏。色浅者宜补之。又云∶白是寒,小便青,四逆汤。黄赤是热,承气汤,泻本脏。青是腹痛,捻头散主之,桂枝芍药汤亦主之。)
〔《脉》〕小儿脉沉而数者,骨间有热,欲以腹按冷清也。
〔钱〕身热不饮水者,热在外;身热饮水者,热在内。
〔海〕四顺饮子治热在内而不厥。连翘散治热在外而不厥。
〔丹〕小儿发热,手足伏热,痰热,必用吐法。轻剂苦参、赤小豆末;重剂瓜蒂散、淡齑汁调服之。如不吐,用鹅翎探之。
〔钱〕朱监簿子五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也。腮赤而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以一物泻心汤下之,来日不愈,反加无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黄沫。钱曰∶心经虚而有留热在内,必被凉药下之,致此虚劳之病也。钱先用白术散,生胃中津液,次以生犀散治之。朱曰∶大便黄沫如何?曰∶胃气正即泻自止,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如何?钱曰∶泻心汤者,黄连一物耳。黄连性寒,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医至,皆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下之不安,又加面黄颊赤,五心烦躁,不食而引饮?医曰∶既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便黄沫者,服泻心汤多故也。钱与胡黄连丸治愈。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其子忽脏热,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饵之,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子睡多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三行,加口干身热。齐言尚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羸。先用前白术散时时服之,后服香瓜丸,十三日愈。(香瓜丸即香瓜散方,见自汗条。)
〔海〕风热邪热,四君子汤加生姜、荆芥煎。
〔云〕小儿客热在内,不思乳食,先用导赤散,次用益黄散。实热在内者,四顺饮之类,在上者吐之。(方见表里条。)
〔丹〕小儿热病,六一散,妙药也。
食伤胃热熏蒸。
白术(一两)半夏黄连(各半两)
加平胃散,粥食后白汤下。
〔本》〕治小儿惊热。
全蝎天南星(取心为末,一钱)人参(三钱)蛇蜕(三钱)
上为末,薄荷、蜜汤调下。
〔钱〕风温热,壮热相似。潮热,时间发热,过时即止,来日根据时又热,此欲发惊候也。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甚则发惊痫也。
风温者,身不热而口中气热,又有风温症者,但温而不热。
伤寒热,口热,呵欠顿闷,项急。(治见伤寒部。)
痘疮热,喷嚏,悸动,耳尖冷。(治见痘疮部。)
变蒸热,唇上白泡珠起,耳冷。(不必治。)
疳热,面黄,吃炭土,羸瘦,鼻下赤烂。(治见疳部。)
惊风热,发搐悸痫,脉数,烦躁,颠叫恍惚。(治见急惊部。)
〔《素》〕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通评虚实论《甲乙经》谓妇人乳子者。)
〔钱〕热证疏利,或解化后无虚证,勿温补,热必随生。
潮热热有作止,每日应时而发也。
〔钱〕地骨皮散治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知母甘草(炙)半夏(洗,七次)银柴胡(去芦)人参地骨皮赤茯苓(以上各等分)
如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饮子。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水煎,食后温服,量大小加减。(海藏云∶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汤加减法。自汗者地骨皮散,无汗者柴胡汤、三黄汤。仲景所用,钱氏改诸丸散加减,并出古法。)
生犀散治症同前。
生犀角(锉末,二钱)地骨皮赤芍药柴胡葛根(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煎,食后温服。(海藏云∶生犀汤,即犀角地黄汤加减法,此少阳阳明相合也。)
〔田〕犀角散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
犀角末)地骨皮麦门冬枳壳(麸炒)大黄(蒸)柴胡茯苓赤芍药黄桑白皮人参鳖甲(醋涂炙。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二钱入青蒿少许,水煎,量儿大小加减,一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小儿潮热盗汗,胡黄连、柴胡等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每二丸酒化开,入少水,煎小沸,服。
〔钱〕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有作伤寒治者,有作热治者,以凉药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喜睡。他医以铁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钱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术散一两,煎药汁三升,使任意取足服。朱生曰∶饮多不作泻否?钱曰∶无生水不作泻,纵多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生曰∶先治何病?钱曰∶止泻治痰,退热清神,皆此药也。至晚服尽。钱视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术散三升,服尽得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术散三升,其子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二服而安。
〔钱〕秦艽散治潮热减食蒸瘦。
秦艽(去头,切,焙)甘草(炙。各一两)薄荷叶(切,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洁〕潮热有时,胸满短气者,桃枝丸。(方见小儿积热。)
〔汤〕风痰热,晚热早凉,吃水无时,此候乃痰作潮而生风热,即宜金星丸下之。或气弱者不可下,宜夺命散以控下涎,次服惺惺散加南星、白附子。(夺命散方见惊风门。惺惺散方见痘疹门。)
金星丸治风热结聚,喉内痰鸣,喘粗咳嗽,面红腮肿,咽膈壅塞,发热,狂躁,多渴。
郁金末雄黄(另研。各一分)腻粉(半分)巴豆(七枚,去油)
上为末,米醋糊丸麻子大,薄荷腊茶下。
〔《脉经》〕云∶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夜热也。海藏云∶夜热属阴,四顺饮之类,此血热在夜也。
积热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
〔无〕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红绵散加麻黄微发汗,表热乃去。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何也?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表,或以谓不可医,误致夭伤者甚多。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热证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身体便凉。热重者,用银白散。
清凉饮子每服二钱,薄荷三钱,同煎。(方见治寒热法。)惺惺散(方见痘疹门。)
红绵散
白僵蚕(炒,二两)天麻(生用,一两)天南星(切薄片,油浸黄,二两)苏木节(另研,二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红绵少许,同煎至六分,温服。凡小儿风热,头目不清,并宜服之。若伤寒有表证发热者,每服入去节麻黄末五分;有里热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钱,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姜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此药用处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风症加天麻,治痢加罂粟壳。
银白散
干山药白术白茯苓(各半两)人参白扁豆知母甘草(炙)升麻(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生姜二片,同煎,温服,不拘时候。
〔钱〕桃枝丸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桃符丸。
巴豆霜大黄黄柏(各一钱)轻粉砂(各半钱)
上细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下。一儿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未儿二三丸,临卧服。
栀豉饮子治小儿蓄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
栀子仁(七枚)豆豉(半两)
上用水三盏,煎至二盏,看多少服之无时。或吐不吐,立效。
变蒸热变蒸者,阴阳水火蒸于血气,而使形体成就,是五脏之变气,而七情之所由生也。盖儿生之日,至三十二日一变,每变蒸毕,即觉性情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脏腑意智故也。何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
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数,以应期岁,以分十二经络。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生癸,属足少阴肾,藏精与志;
六十四日二变一蒸生壬,属足太阳膀胱,其发耳与冷;
至九十六日三变生丁,属手少阴心经,心藏神,其性为喜;
一百二十八日四变二蒸生丙,属手太阳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
一百六十日五变生乙,属足厥阴肝,肝藏魂,喜哭;
一百九十二日六变三蒸生甲,属足少阳胆,其发目不闭而赤;
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辛,属手太阴肺,肺藏魄,生声;
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四蒸生庚,属手阳明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
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己,属足太阴脾,脾藏意智;
至三百二十日十变五蒸生戊,属足阳明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
又手厥阴心包络、手少阳三焦,此二经俱无形状,故不变而不蒸也。前十变五蒸,乃天地之数以生成之,然后始生齿,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
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为一大蒸,计三百八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手受血故能持握,足受血故能行立。
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有余也。
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别治。
又六十四日为二大蒸,计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三大蒸,计五百一十二日。共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既毕,儿乃成人也。
变者,变生五脏也。蒸者,蒸养六腑也,所以成人。变者上气,蒸者体热。每经一变一蒸,情能既异,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吐或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与伤寒相似。亦有变蒸之余续感寒邪者,但变蒸则耳冷冷,上唇发泡,状如泡珠。若寒邪搏之,则寒热交争,腹中作痛,而啼叫之声,日夜不绝。变者易也,蒸于肝则目眩微赤,蒸于肺则嚏嗽毛耸。凡五脏六腑筋脉骨节,循环各有证应,其治法和平之剂微表之,热实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
〔汤〕《千金》变蒸论云∶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其变蒸之候,变上气者,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目白睛微赤,黑精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变蒸毕,自精明矣。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期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或违日数不歇,切不可妄治及灸刺。(海藏云∶言变蒸通一十八次,盖前三百二十日为十小蒸,后二百五十六日为十大蒸也。,乎典切,不呕而吐也。)
〔无〕若身热耳热尻亦热,此乃他病,可作别治。
紫霜丸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热,汗后热不渴,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食痫,先寒后热者。
代赭石(醋淬,一两)赤石脂(一两)巴豆(三十粒,去油)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上先将杏仁、巴霜细研为膏,却入二石相合,更捣一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杵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儿,服如麻子大一粒,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除热。若未全除,明日更与一粒。百日儿,服如小豆大一粒,以此准定增减。紫霜丸无所不治,虽下亦不虚人。
心痛心痛,当于大人心痛门参用之。
心痛吐水者,虫痛;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钱〕灵矾散治小儿虫咬心痛欲绝。
五灵脂(二钱)白矾(火飞,半钱)
上同研,每服一二钱,水一钟,煎至五分,温服无时,当吐出虫。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欢迎大家光临彩云长在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huangliana.com/hhlzz/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