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胡黄连 > 胡黄连主治 > 正文 > 正文

阴阳一调,胃病全消一张治上热下寒的方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6 9:21:04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1127/4525518.html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胃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跟我说,文老师,中医治病靠什么?

  我跟他讲,说到底,中医治病靠的是平调阴阳。阴阳一调,百病消。

  现在,我给你举个例子。你跟着我的笔,仔细品味,你就知道这里头的门道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54岁,什么毛病呢?就是胃痛。这一痛,就是四年整,反反复复,未曾停歇。

  胃药,该吃的都吃了,能买到的都买了,无效。

  到医院检查,好家伙,贲门炎、食道炎、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这些毛病,人家都占全了。

  

  后来,实在没招了,疼痛难忍之下,他决定看中医吧。

  刻诊,见胃胀胃痛,压痛明显,反酸、胃部有烧灼感,同时大便不规律,一天能有四五次,而且黏腻不成形。舌质淡红,舌苔黄,根部发腻,脉象比较沉弱。

  患者坐在医师前,把自己从前的检查报告单拿出来了,如数家珍地说自己都有哪些病,用过什么药。

  医师听到半截腰,把手一挥:“得得,别说了,这些对我没用。我的任务,就是把你脾胃这寒热错杂,乱糟糟的一片给纠正过来。局面拧过来了,病就好了”。

  患者瞪大眼睛,表示听不懂。

  接着,看医师开了一张配伍。方见——

  生姜30克,半夏12克,吴茱萸9克,胡黄连6克,厚朴12克,枳壳12克,鸡内金9克,甘松3克,诃子6克,3剂,水煎服。

  患者纳闷,就这,能把我这“乱糟糟”的一片拧过来?

  

  医师非常自信地说,三剂足矣。

  到后来,果不其然,三剂药喝下去,患者感觉胃部特别舒坦,大便规律了,每日才1次,但依然有些腹胀。接着,医师把上方中的诃子去掉了,加上白蔻9克和茯苓30克,配上15克知母。结果,7剂之后,诸证悉平。

  这张医案,也是比较有名的。他的主人公,是许师。许师年生人,其父为著名中医临床家。许师是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他具体信息,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多说了。

  上面的配伍,是怎么治病的呢?其实,无外乎四个字,这就是平调寒热。

  实际上,用中医的视角看,胃病长期治不好,往往有一个“寒热错杂”的问题。就是说,患者脾胃本虚,有虚寒的一面。同时,邪气内阻日久,容易化热,故而也有热邪的一面。这现象在中医脾胃病临床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

  比如说上头这个患者,明显属于上热下寒。上热,指的是胃部按压疼痛,胃部有嘈杂之感,有灼烧反酸的感觉,舌苔发黄。下寒,指的是他脾虚便溏,舌根发腻,脉象沉弱,这就说明他中焦脾胃不足,有虚寒的问题在。

  

  因此啊,你别看他诊断出来的病有不少,看上去很复杂。其实,中医看,就是一个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这是容易理解的。

  那怎么办啊?就得平调寒热,平衡阴阳。有热象的那部分,咱们给它凉一凉。有虚寒的那部分,咱们给它补一补。

  你明白这个,就知道徐师配伍的意义了。简单理解,就是生姜温寒,胡黄连清热。诃子和吴茱萸止泻。半夏、枳壳、厚朴、鸡内金和中、消胀、行气,甘松止痛。这就是基本意图。再后来,因为腹泻已经止住,唯有腹胀感,所以去掉诃子,加入白蔻和茯苓健脾消胀,配知母滋养胃阴。这一切,就这么简单。

  所以我说啊,平调寒热,调和阴阳,这是中医治病的关键思路。在胃病治疗领域,尽管有些时候症候复杂,但是抓起总纲来,无外乎调和阴阳寒热。正所谓,阴阳一调,胃病全消。这是没有半点虚言的。

  好了,这番道理,我基本就说这么多了。医案里头的配伍,您可以记录下来,有需要的话,可以日后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杏林中人,不妨也做个参考。我觉得,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型的胃病,用上面的思路,是比较合适的。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完。

文君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huangliana.com/hhlzz/4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胡黄连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