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药材会”→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此文为四川名医马有度的妙文,借来推荐给大家。和为圣度,小柴胡汤确实是一张妙方,诚如作者所说“药物虽仅7味,却是寒热并用、补泻合剂的组方典范,不仅对外病可收表里双解之功,而且对内伤杂病也有协调和解之效。如能适当加减变通,则适应证候更广,治疗效果更佳。”笔者从医40余年,运用得最多的一张古方就是小柴胡汤。我的体会,在医门八法之中,和法的应用最广,而小柴胡汤又是和法中最精炼的代表方。药物虽仅7味,却是寒热并用、补泻合剂的组方典范,不仅对外病可收表里双解之功,而且对内伤杂病也有协调和解之效。如能适当加减变通,则适应证候更广,治疗效果更佳。笔者最常用的变通用法有如下14种:1、荆防小柴胡小柴胡汤加荆芥lOg、防风lO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寒症状较为明显者。2、二活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羌活12g、独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3、杏苏小柴胡小柴胡汤加杏仁12g、苏叶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兼见轻度咳嗽者。4、止嗽小柴胡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治疗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5、藿苏小柴胡小柴胡汤加藿香12g、苏叶lOg,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半表半里证者。6、楂曲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证而胃胀、食少者。7、银翘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热象较显者。8、四金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9、四君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10、二陈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陈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胁发胀,恶心嗳气,食少吐涎。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恶阻有上述见证者。11、归芍小柴胡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调,胸胁痛,心烦食少,大便不畅,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12、四物小柴胡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两方配合,用于妇女经期外感半表半里证、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13、枣仁小柴胡小柴胡汤与酸枣仁汤两方配合,用于肝气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14、龙牡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用于肝气不舒,胸满烦惊,失眠多梦。运用小柴胡汤,既要善于加减配伍,又要注意各药剂量的比例。仲景原方的剂量是: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笔者运用小柴胡方治疗外感病证,除宗仲景之意,重用柴胡30g之外,还加大黄芩剂量至20g。治疗内伤杂病,则柴胡、黄芩均用15g。无论外感内伤,均用党参代人参,治外感用10–15g即可,治内伤则加大为20—30。(本文摘自天下中医论坛。内容仅供学习参考)附:小柴胡汤加减歌诀
柴胡半夏参芩草,少阳经病诚为宝,
往来寒热日晡时,呕而胁痛用之好。
本经合病在阳明,口渴而烦干呕频,
目痛鼻干眠不得,葛根知芍炒黄芩。
心中痞满热犹盛,枳桔加之奇功临。
若还痞满不能宽,小陷胸汤可兼并。
汗少唇焦口干渴,饮水无休倚连葛,
若还不解却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
汗后浑身壮热烦,妄言干呕更呻吟,
黄连解毒同煎食,一服顷刻即太平。
烦渴泻利热又增,却用原方配四苓,
若是发黄小便赤,芩连知柏再加增。
大便硬结兼口渴,黄连厚朴瓜蒌壳;
大便干结不通时,大柴胡汤用无错。
身热恶风口不干,本方须合桂枝汤。
若是唇焦烦渴甚,石膏知母配原方。
胸烦不呕减夏参,本方倍入瓜蒌仁。
渴除半夏加知粉。腹痛加芍去黄芩。
胁热腹痛连芍炒,痰多贝母瓜蒌保。
呕加姜汁竹沥陈,咳嗽须加五味好。
胁痛青皮硬牡蛎,茯苓利尿治心悸。
痞而胸胁胀满时,牡蛎干姜书家秘。
胸满而咳去参枣,须加五味干姜好。
津虚发热多饮水,麦味加之参去了。
胃虚不实大便溏,芍药猪苓两物帮。
遗精滑精阴虚弱,牡蛎还添知柏良。
潮热不渴欲近衣,减却人参用桂枝。
春温发热嗽而渴,五味瓜蒌去半宜。
温病恶热不恶寒,柴参去了茯苓攒,
桂枝葛芍升麻枣,咽疼还须甘桔尝。
过经胸胁满呕潮,柴胡汤内加芒硝。
温疟渴烦兼恶热,石膏知母小柴调。
伤寒日久为过经,表里俱无用此行,
若是邪多元气弱,重加麦味及人参。
愈后又因劳食复,壮热心悸痰气促,
还须温胆配原方,急服令人愈最速。
发热昼安而夜剧,名为邪热入血室,
丹皮生地柏连栀,还配知母和当归。
若还昼剧而夜安,知母连栀地骨看。
日夜潮热俱不退,方加四物栀子连。
汗后津枯二便秘,除却半夏加生地,
芩术陈归芍麦冬,若还燥甚烦他治。
主方何以柴芩列?味苦以发转邪热,
止呕除痰半夏宜,性能下气味辛烈。
表不足兮缓以甘,人参甘草缓中央。
调和营卫须姜枣,和解无如用此良。
-End-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huangliana.com/hhlgj/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