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胡黄连 > 胡黄连主治 > 正文 > 正文

小儿厌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6 17:25:29
白癜风用什么药涂抹 http://m.39.net/pf/a_4929171.html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至厌恶进食的病症,多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不合理的喂养、乳食不节等导致脾胃虚弱,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影响小儿的营养状态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厌食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差异,但夏季暑湿当令,易于困遏脾气,使症状加重。厌食由牌运胃纳失司而致,一般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会气血不充,易于感受外邪,合并贫血,或缓慢消瘦,逐渐转为疳证。古代医学文献中无小儿厌食病名,多归为“脾胃病”“饮食”“疳证”"阳明病"等条目论述。宋代.刘昉第一次将其作为独立病症引入儿科疾病,并将其命名为“乳食不下”;宋代·王执中撰《针灸资生经》曰:“不能食”“食不下”“不化";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名为“不能食”“恶食”“饥不能食";清代.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曰“不食"。年以来,国内陆续有辨证治疗的报道,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年版)正式确立其病名。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和,方能知饥欲食,食而能化。《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多种原因均可影响脾胃的正常运纳功能,产生厌食。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1.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投以甘肥厚味,如过食糖类、煎炸、黏腻、炒香食物,或滥服补品,损伤脾气。也有因婴儿期未按期添加辅食,断乳后不能适应普通饮食;或小儿生活无规律,进食不按时,贪吃零食,饮食偏嗜,饥饱无度,均可造成脾胃损伤。2.多病久病,损伤牌胃小儿患泄泻、肺炎、传染病等,或伤及脾气,或耗损胃阴,病后未能及时调理,脾运胃纳失健,可造成长期厌食。3.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先天不足的婴儿牌胃薄弱,往往出生之初便不欲吮乳,若后天又失于精心护养,脾胃虚怯,则食欲难以增进。4.情绪变化,思虑伤脾儿童心怀惊惧,或变换环境,或家长对其要求过高,多加限制,均能使其情志抑郁,气机不畅,形成厌食。本病病变脏腑在脾胃,发病机制在脾运胃纳的失常,由于病因、病程、体质的差异,证候又有偏于脾胃运化功能的失调和偏于脾胃气阴的虚弱。脾运功能失健者,常因饮食喂养不当,或湿浊困遏脾气,脾阳失于舒展,运化失职,胃纳因而不佳。偏虚者往往病程较长,或素体不足,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或胃阴亏损,濡润失职,以至不思进食。本病一般属于脾胃轻证,证候表现多与脾胃失调有关,影响其他脏器较少,运化功能失键与脾气、胃阴不足证,又可相互转化,偏虚者偶因多食,形成积滞,则虚中夹实,脾运失健者失于调治,久病转虚,日久也可演变为疳证。以厌恶进食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他症状也以消化功能紊乱为主,如暖气恶心,强迫进食或多食后脘腹作胀,甚至呕吐,大便不调,面色欠华,形体偏瘦等。亦有不少患儿除厌食外,其他症状很少。若患儿形体显著消瘦,则已转为疳证。1.实验室检查D-木糖吸收排泄率降低。2.尿淀粉酶降低。3.血、头发的锌、铜、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低。一、诊断食欲减退或消失,厌恶进食,食量显著少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病程持续在2个月以上,排除其他疾病,如慢性泄泻、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诊断要点:①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②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③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④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病。二、鉴别诊断1,食积乳食停积中脘所致,除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外,伴见嗳气酸腐,大便酸臭,烦躁多啼,脘腹胀满疼痛等症,有伤食病史。厌食患儿不思进食,所进甚少,故多无腹胀疼痛等症。2.疳病有食欲不振,但亦有食欲亢进或嗜食异物者;其形体明显消瘦,病可涉及五脏,出现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以及舌疳、眼疳、疳肿胀等兼证。厌食则多形体正常,或略瘦,未至赢瘦程度,为脾之本脏轻症,一般不涉及他脏。3,注夏亦有食欲不振,发病有季节性,有“春夏剧,秋冬瘥”秋凉后转愈,伴全身倦怠乏力,大便溏薄,或有身热、苔厚腻等。厌食患儿一般症状不多,辨别证候重在问诊及望诊。如初生时是否为胎怯;喂养史中有无哺喂不当,饥饱不均;既往史中曾患过哪些疾病,追寻发病与以上病史的联系,可以明确病因。辨证分型侧重从脾胃症状结合全身表现来分析,若嗳气、恶心、苔腻、多食后脘腹作胀呕吐、形体尚可者,多属脾运失健;食而不化、大便偏稀、伴面黄形瘦、多汗易感者,多属脾胃气虚;食少饮多、大便干结、伴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者,多属胃阴不足。患儿症状少,辨证困难时,舌象可作为重要辨证依据。脾运失健者舌质多正常,苔腻,湿浊重者为厚腻;食滞重者为垢腻。偏气虚者舌淡而少津,苔薄白;偏阴虚者舌红而少荐,若少或花剥。厌食患儿一般症状不多,辨证要区别以运化功能改变为主,还是脾胃气阴不足之象已现。脾运失键证除厌食主症外,其他症状不多,无明显虚象。脾胃气虚证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气虚证象;脾胃阴虚证伴口舌干燥、食少饮多等阴虚征象。若因症状不多而辨证困难时,可重点从舌象分析证候。辨病史;厌食患儿症状不多,要问出生是否胆怯,喂养史中有无喂养不当,饥饱不均。既往史中,曾患哪些疾病,教育方法是否妥当,追寻发病与以上因素的联系,可以明确病因。辨证候;若暖气、恶心、苔腻、多食后脘腹作胀呕吐、形体尚可者,多属脾运失键;食而不化、大便稀溏、伴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多汗易感者,多属脾气虚;食少饮多、大便干结、伴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者,多属胃阴不足。辨舌象:脾运失键者舌质多正常,苔腻、湿浊重者为厚腻;食滞重者为垢腻,偏气虚者舌淡而少津,苔薄白;偏阴虚者舌红面少津,苔少或花剥。厌食治疗原则以和为贵,以运为健。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俾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脾运失健者,当以运脾开胃为主法,若兼湿滞、食积,须用燥湿、消食之剂,但是化凝勿过用苦寒攻伐,消食不过用克削通导,总须顾其正气,勿伤其正。偏虚证者,当用补益,又忌用呆补,应补不碍滞,以患儿脾胃能够运化为度,若用养阴,更须注意清补而不可滋腻。同时在药物配伍中时时顾及调脾兼以和胃,补益佐以助运,方中常配疏理气机、消食醒胃、化湿宽中运脾药物。一、中医治疗(一)分证论治1.脾运失键证侯:厌恶进食,食不知味,常伴暖气泛恶,胸闷脘痞,大便不畅,若迫食或偶然多食则脘腹胀满,苔多白腻或微黄。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主方: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常用药:苍术、陈皮、佩兰、藿香、半夏、枳壳、神曲、鸡内金、麦芽等。加减:若时在夏至以后,暑湿困阻者,酌加青蒿、大豆黄卷、荷叶;热象明显者,加黄芩、生薏苡仁、六一散;脘痞腹胀者,加莱菔子、木香;苔厚腻者,加厚朴、草豆蔻。食滞中阻,用曲麦枳术丸加减,常用药:神曲、山楂、枳实、槟榔、苍术、香附、茯苓、谷芽等。乳积者,加麦芽、砂仁;食积化热者,加连翘、胡黄连。偶然多食引起脘腹胀满时,应暂时控制进食。2.脾胃气虚证候:以不思进食,形体偏瘦为主。常兼面色少华,精神不振,食少便多,大便入水易散,夹未消化物,舌体胖嫩,舌淡,苔薄白等。部分患儿易于出汗,易罹外感。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主方: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扁豆、陈皮、砂仁、山楂、神曲。加减:苔腻,大便稀者,白术易苍术,加意苡仁;大便稀溏者,加煨姜、益智仁;汗多易感者,加牡蛎、黄芪、防风、浮小麦;情志抑郁者,加柴胡、郁金、川芎。本证病程较久,需坚持较长时间服药,并配合饮食调理,方可见效。3.胃阴不足证候:以纳谷呆钝,食少饮多为主。常兼面色萎黄,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黄短,舌偏红少津,苔少或花剥。部分患儿烦闹少寐,手足心热。治法:益胃养阴。主方:养胃增液汤(验方)加减。常用药:沙参、山药、玉竹、麦冬、石斛、乌梅、白芍、甘草、香橡皮、谷芽、麦芽。加减:脾气不足者,加太子参、茯苓、扁豆;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口渴烦躁者,加天花粉、胡黄连、芦根;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者,加牡丹皮、酸枣仁、地骨皮。(二)中成药1,小儿香菊丸,每服1丸,1日2~3次。用于脾失健运证。2.小儿健脾丸,每服1丸,1日2次。

(三)针灸疗法

1,艾灸足三里,每日1次。用于脾胃气虚证。2·刺四缝常规消毒后刺出血,3日后重复1次。用于脾运失健证。3、耳压法取王不留行子,用胶布粘贴于一侧耳的脾、肾、神门、皮质下等穴。4日后换另一侧。(四)推拿疗法1,食滞伤脾推补脾穴5分钟,揉一窝风3分钟,分阴阳2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2·脾气虚弱推补脾穴5分钟,推补肾水5分钟,推清板门5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2分钟,清天河水1分钟。3.外感内伤推补肾水5分钟,推清板门5分钟,揉小天心3分钟,揉一窝风3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推清补脾5分钟,推清天河水2分钟。二、西医治疗(一)病因治疗由疾病引起者,应针对原发病治疗。对由精神因素引起者,应针对具体情况,例如劝说家长放弃强迫进食,培养良好的厨艺与食品多样化等。(二)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且易消化,少吃油腻食物。少吃零食、餐前不吃糖果、冷饮等杂食,不过多饮水,按时聚餐。要有一定量主食,菜肴荤素兼顾。不过分注意和强调孩子每餐饮食量。不在进餐时责骂、批评孩子。当孩子积极主动进餐时给予表扬。(三)药物疗法1助消化药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或复合维生素B.2·泻药便秘者,可用乳果糖口服通便。3.促进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吗丁啉)每次0.3mg/kg,每日3-4次,在餐前15~30分钟服用。一、预防掌握对儿童正确的喂养方法,饮食起居按时、有度,夏季不过食冷饮。按照儿童年龄,给予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婴儿期按时添加辅食。对先天不足的新生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及早哺喂,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患肺炎、腹泻等疾病造成食欲不振者,在病情好转后要及时调理,恢复期饮食数量与质量的增加渐次进行,胃纳不振者予调脾开胃治疗。注意孩子的情志变化,防止忧思惊恐损伤脾胃。生活环境变化时,要逐步适应。若系青春期少年片面理解减肥而不适当节食者,应宣传有关知识,使之正确对待。二、护理要纠正患儿贪吃零食或偏食挑食,饮食不按时,无定量的不良习惯。少进甘肥厚味、生冷干硬食物,不能滥服补品、补药。食物不要过于精细,应鼓励多吃蔬菜及粗粮,增加食物的品种,菜肴讲究色、香、味,促进食欲。加强精神护理,让患儿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患儿既不要百依百顺,也不要打骂,不要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更不要强迫进食,使之形成思想负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huangliana.com/hhlzz/4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胡黄连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