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第三章肉类
文献参考
1.《本草纲目》:”今俗以兔肉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刘纯《治例》云,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
2.《本草拾遗》:兔肉”主热气湿痹。”
3.《别录》:兔肉”主补中益气。”
4.《本经逢原》:兔肉”治胃热呕逆,肠红下血。”
◆附1兔血
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血。本品具有凉血、止血,解胎中热毒,以及催产等作用。治疗心气痛:兔血和茶末g,乳香末g,捣丸芡子大,每温醋化服1丸。
◆附2兔肝
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肝脏。本品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有滋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疗夜盲、目花及肝虚头晕等症;还具有清肝止痛的作用,用于肝热目赤痛的治疗。
1.治肝虚目黯:黄连75g,胡黄连50g,熟干地黄(焙)50g,草决明25g,上药研为细末,细切兔肝,研烂和丸如梧子大,每服20丸,水饮下,食后临卧服。
「点击超链接,阅读全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