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连。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Pennell的干燥根茎。本品始载于《新修本草》。曰:“胡黄连出波斯国(今伊朗)。生海田半陆地,八月上旬采,苗若夏枯草,根头似鸟嘴,折之肉似鹳鹆眼者良。”苏颂曰:“初生似芦,干则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不拘时月采收。”陈承云:“折之尘出如烟者,乃为真也。”按其性状、产地与今所用的胡黄连相同。本品新中国成立前一直从印度进口,年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在西藏发现了与印度胡黄连同属植物西藏胡黄连,经过研究,所含成分及苦味度、疗效与进口胡黄连相似,认为可与进口胡黄连同供药用。胡黄连为历史上的进口药材。主产印度、尼泊尔、锡金,一向由香港转口,西藏胡黄连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西部。均系野生,本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生于海拔m髙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中,或浅土层的向阳处,高山草地中。7-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后,去掉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即可。1.印度胡黄连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少有分支。长2-15cm,直径0.3-1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光泽,粗糙,具纵皱及横环纹,栓皮脱落处露出褐色皮部,顶端有残留叶迹,密集呈嶙片状,暗红棕色,或脱落而残留半环状的节痕。根痕原点状,近节处较多。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皮部黑色,木部黄白色,木部维管束4-7个排列成环状,中央有灰黑色髓部。气微,味极苦而持久。
图2印度胡黄连
2.西藏胡黄连根茎呈圆柱形,多少弯曲,偶有分支,长3-12cm,直径2-14m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环纹,并有突起的芽或芽痕及小圆柱形根痕或细根残基;顶端密被鱗片状的叶柄残基,呈灰棕色、黄棕色至暗棕色,中间有白色点状4~10个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图3西藏胡黄连
1.进口胡黄连以条粗、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灰黑色、味苦者为佳。2.西藏胡黄连以根茎粗壮、无细根、体轻质脆、苦味浓者为佳。置干燥通风处。苦,寒。归肝、胃、大肠经。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